广安咐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盤點:調整、出售、拆分電池業務 這些企業都圖個啥?
發布時間:2019-01-04 13:59:00
關鍵詞:動力電池 鋰電池

盤點:調整、出售、拆分電池業務 這些企業都圖個啥?


修枝剪葉,才能枝繁葉茂。2018年年末,多家企業出售、拆分動力電池板塊,到底為什么?


盤點:調整、出售、拆分電池業務 這些企業都圖個啥?


大陸集團重組業務版圖 為求穩?


2018年7月18日,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決定進行大規模的組織構架調整,三個業務部分調整為:大陸集團橡膠、大陸集團汽車及動力總成。其中,動力總成將成為一個獨立公司,新公司名稱2019年初公布,并計劃2019年中IPO上市。


據了解,除了內燃機業務,動力總成公司將繼續負責混合動力、電驅動系統、電池業務及2018年3月與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48V輕混系統合資公司。


業務調整與大陸集團的2018年業績表現關系緊密。動力總成版塊息稅前利潤占比一直是大陸集團所有業務中占比最低的,2017年占比僅為6.2%。進入2018年,大陸集團又因開發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技術,導致成本增加,受此影響其下調了2018年的銷售和利潤率預期,這一舉動使得其股價跌至九年來最低點。


有業內人士認為,電池行業需要大量資金的持續注入,同時還得承擔巨大的技術路線及投資風險。大陸集團的這一做法,實際上是把電池模塊踢出自己的核心業務,打包在動力總成公司里,以“求穩”發展。

 

長城汽車出售蜂巢能源 為外銷?


2018年10月26日,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稱,擬以7.9億元的價格出售全資附屬公司蜂巢能源,收購方為保定瑞茂。


隨后在2018年12月27日,長城汽車分別與蜂巢能源及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訂立轉讓合同,分別以約1.64億元及4770.07萬元出售123項專利、非專利技術資產及部份資產給蜂巢能源及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


據了解,蜂巢能源于2018年2月12日注冊成立,經營范圍主要為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其正極材料、儲能電池等方面的開發和銷售,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電池利用回收等方面的研發和運營。


本次向蜂巢能源轉讓出售專利及資產,可以理解為,長城汽車將進一步助力其動力電池公司的獨立運營。


此外,經過股權梳理,長城控股實際控股保定瑞茂和保定創新長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長城汽車的控股股東為保定創新長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的控股股東為保定瑞茂。這表示,蜂巢能源將成為與長城汽車同級的企業。其意味著,剝離長城汽車后的蜂巢能源,將走上電池外銷之路,而不滿足于自產自銷。


2018年,長城汽車除將哈佛等汽車產品進一步差異化外,更積極擁抱新能源汽車市場??梢哉f,電池業務拆分將有助于提高其活力,通過獨立參與市場競爭,改封閉為開放,未來既可以擴大收入,也能減輕資產運營負擔。

 

江森自控出售汽車電池業務 為還債?


2018年11月13日,江森自控宣布以1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07億元)的價格,將旗下汽車電池業務出售給加拿大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 Business Partners L.P.)。


其實,江森自控憑借旗下樓宇系統和汽車電池兩大業務板塊銷售額,曾位列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名錄。但為何選擇出售其中的汽車電池業務?


有業內人士猜測,一是江森自控的長遠戰略不在汽車行業;電池行業未來投資額過大,技術風險較高。二是江森自控此前收購泰科國際消防業務,欠下巨款,急需現金還賬。


事實確實如此。江森自控早已預測汽車行業將逐步進入低利潤時代,且未來發展風向飄忽不定。其主營業務開始向樓宇系統傾斜,并有意開始剝離旗下汽車相關業務,首當其沖的便是息稅前利潤率僅為7%的座椅和內飾業務。


此外,據了解,江森自控決定將其中的30-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240億元)用于償還債務,保持投資信用評級,其余收益將回報給股東。

 

日立出售車載電池業務 為業務調整?


2018年12月26日,日立宣布,以約11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3億元)出售車載電池業務,給INCJ株式會社(以下簡稱“INCJ”)、Maxell Holdings株式會社(以下簡稱“Maxell”)。


日立旗下日立汽車系統公司與INCJ、Maxell簽署協議,分別持有9.8%、76.2%和14.0%的股權,三方以聯合投資方式研發生產鋰離子電池。


之所以出售車載電池業務,主要是緣于業務調整。據了解,日立汽車系統公司主要向通用、日產和鈴木供應混合動力汽車用鋰離子電池。但該公司2017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銷售額僅為約5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6億元),營業損益為虧損約2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


外界猜測,為了止損也為了將資源集中在馬達等控制設備和自動駕駛相關領域,車載電池業務成為日立出售的對象。

 

比亞迪拆分電池業務 為反超?


2018年12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計劃在2022年前將電池業務掛牌上市,以籌集資金擴大發展。


事實上,比亞迪將拆分旗下電池業務獨立上市的消息傳聞已久。此次王傳福直接發聲,可以理解為是比亞迪結合政策法規環境、零部件市場情況及業務發展情況,所做出的未來發展戰略之一。


中國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趨高已是不可逆的事實。2017年,寧德時代市占率反超比亞迪位居行業榜首,隨后這一排位再沒有改變,且差距日益拉大。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數據,2018年1-11月,寧德時代市占率約41.03%,比亞迪市占率約為21.99%。


此外,天風證券指出,未來5-10年新能源車藍海,燃油車消費大概率見頂。其預計未來8年,中國燃油車需求從將2400萬輛下行至1700萬輛,而新能源車將從56萬增長至1100萬輛。


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和如此大的市場,動力電池本就是比亞迪的“優勢項目”,其拆分電池業務并上市,“精銳瞄準”專攻電池業務,大概正是其想再次“稱王”的實際表現。

 

企業在電池業務方面所作出的決定都是審慎的,但不論目的為何,都是希望在電池行業能有所收獲,能越做越好,能越走越遠。


作者: 嘉懿      稿件來源: 電池中國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