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4年前5月,中國鋰電池的消費終端已經發生顯著變化,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消耗鋰電池的占比出現下降,而平板電腦尤其是電動車市場的消耗則出現較大幅度提升。有業內人士驚嘆:“這在前十年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結構性行情"。
高工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小飛分析指出,鋰電池應用市場此消彼長的背后,實際上是相關產業鏈市場前景的變化。一方面,3C產品內生結構已經發生改變,平板電腦正在逐步取代筆記本市場的份額;另一方面,電動汽車增長速度遠高于3C數碼的速度,或將成為鋰電池未來最主要的應用市場之一。“我個人判斷,動力電池未來5年內將迎來繁榮期。”
但并非所有企業都看好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短期應用前景。主營汽車動力電池制造與銷售的四川興能公司總經理程杰用焦灼與梗阻來形容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去年以來,國務院、各地政府、工信部、國家電網公司分別頒布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顛覆性政策,但在轟轟烈烈的預期前面,我卻沒有感到純電動汽車這個市場真正做起來。”
程杰表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梗阻”因素還有很多,包括技術因素方面的安全和續航里程問題,政策因素方面的地方保護和充電電價問題,成本因素方面的電池成本和價格問題等。“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如同給嬰兒吃的奶,早晚會取消,補貼撤出之后,這個孩子是否會真正長大呢?這是需要鋰電池產業鏈所有企業去思考的問題。”
“整體來看,動力汽車的需求預期已經起來,但是目前量不大,國內企業對動力電池均報有預期,認為未來新增需求主要來自于動力企業及可穿戴設備。”深圳市某新材料公司總經理介紹說,隨著特斯拉近來一反常規的公開專利,電動汽車市場的大門已經被吹開得越來越大,下游廣闊的市場正在倒逼鋰電池行業向更加經濟實用的角度演進。
“摩爾定律下的電子消費品行業與保守嚴謹的汽車工業的差異,使3C電池與汽車動力電池在產品更新周期、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等方面形成顯著性差異。鋰電池這種應用領域的變化,帶來了產業發展邏輯的變化。”中銀國際電力設備與新能源相關分析師表示,汽車動力電池產品并不會像電子消費品中的電池追求性能的快速變化,反而更加強調過程生產的一致性、可靠性。因此,生產企業出色的過程控制能力,將會是其在汽車動力電池市場中的關鍵競爭力。
與此伴隨的是,隨著鋰電池性價比不斷提升,加之各國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正快速增長的全球電動汽車產量也將拉動巨大的鋰電池材料需求。在鋰電產業高峰論壇上,有嘉賓指出,目前電池材料整體來看仍處于下降趨勢,但部分新品種有望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寬而重生。以負極材料為例,有業內人士指出,3C產品中廣泛使用的石墨負極在動力電池中依然保持成本和能量密度的優勢,但是人造石墨由于在使用壽命、快速充放電方面不可替代的優勢,將在汽車動力電池中越來越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