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咐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資訊

別讓“地方目錄”成為市場“魔咒”

發布時間: 2014-07-01 06:22:26    來源: 和訊網
字體:

[摘要]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抱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狹隘心態,一味出于當地經濟發展的考慮,往往排斥外地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當地市場。

 

      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抱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狹隘心態,一味出于當地經濟發展的考慮,往往排斥外地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當地市場。

  日前,經中新網披露,今年開始,關于各地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的消息被媒體頻繁報道。不過,即使有豐厚的優惠和補助,消費者還是對新能源車接受程度不高。據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數量不足兩萬輛,與原定在201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的目標差距較大。

  眾所周知,發展新能源汽車,除了治理霧霾以外,還關系到我國的能源安全。鑒于此,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有54家企業190款車上了公告,75個城市興建了100個大型充電站,25個城市成為“電動汽車示范運行十城千輛試點城市”,5個城市獲得了電動汽車銷售國家補貼。

  然而,購買新能源車政府政策利好,廣大消費者為何難以心動?經調查發現,其原因是多數消費者對購車后充電、續航和電池壽命等問題甚為擔憂。確實,無論作為公交車,還是在私人消費領域,消費者都需要充電時間短,一次充電行駛里程長的電動汽車。所以,電池技術和充電站,顯然是兩個現實問題。

  那么這兩個問題,是否起著關鍵的作用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就拿美國豪華電動車品牌特斯拉來說,這個品牌的電動車集獨特的造型、高效的加速、良好的操控性能與先進的技術為一身,使其成為公路上最快且最為節省燃料的車子,今年就在內地名聲大噪,不僅贏得了很高的關注度,同時在市場推廣方面也是所向披靡。

  這也意味著,使新能源汽車推廣陷入“叫好不叫座”困境的,顯然還有其他更為重要的因素在作祟。據了解,目前我國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的購買補貼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國家補貼,另一是地方補貼。國家補貼有統一的政策和標準,地方補貼則是由各地方政府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別制定。而地方補貼政策,囊括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稅收優惠、號牌政策等。

  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抱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狹隘心態,一味出于當地經濟發展的考慮,往往排斥外地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當地市場。以上海為例,2012年11月開始實施的《電動乘用車運行安全與維護保障技術規范》,就通過設置相關技術標準把不少非本地汽車企業排除在外。

  也正因為這些“地方目錄”的束縛,使沒有實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因為地方政策的過度庇護,不僅不利其健康發展,甚至形成了一種依賴;而有實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品,不能進入所有的國家批準的試點城市,使得一些能夠在國際市場叫得響的技術,無法很好地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建設服務。如此一來,對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推廣和發展,無疑設置了巨大的障礙。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